仙李蟠根祠”规划设计说明
 
  李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,以其夺目耀眼的光彩闪烁在历史的天空。数千年来李氏族人叱咤风云,或开疆破土,或艺压群芳,或文采飞扬,留下了名震千古的精英俊杰,他们的品格德行、思想言论传承着家族的传统,形成了李氏特有的家族文化。磨刀李氏是李唐皇室中的一支名门旺族。为弘扬中华李氏文化,秉承先祖精神,让李氏后裔勿忘吾祖,增强海内外李氏族人对磨刀李氏文化认同感,特倡议重建磨刀“仙李蟠根祠”。
 
2011大唐太子太傅李衟祖诞辰祭祖盛况
 
  我磨刀李氏,系大唐太宗三子吴王李恪裔胄,李恪十一世孙太子太傅李衜携弟衍、術避乱于建昌(今永修县)磨刀。衍公迁金陵(今南京),后裔散居四方;術公迁大坪,为大坪始祖;衜公守土磨刀,教育子孙“磨刀励志,勿忘国殇”,后世人称李家为“磨刀李”,此乃“磨刀李”得名之概也!
永修县磨刀李村全景图
 
  宗祠是宗族血脉所系,也是宗族盛衰的标志。宗祠既是同族供奉和祭祀祖先的仙址,也是宗族组织开展活动的聚散地,更是宣传弘扬姓氏文化的重要场所。古代宗祠在族后心中,是家族凝聚力的象征,高于一切,神圣不可侵犯!兴旺的家族,四时祭享,香火不断;衰败的宗系,宗庙残颓,香火萎靡!
 
 
族存“仙李蟠根”御匾迄今已有900余年历史
 
  “仙李蟠根祠”于宋建炎二年(公元1128年),由衜、衍、術三公后裔团结一心在磨刀始建,历经宋、元、明、清代和民国时期,共存900余年,香火兴旺。然惨遭侵华日军炸毁,仅存“仙李蟠根”御匾一块,李氏族人无不扼腕长叹!衜公卒葬磨刀之南——俗称“老鼠尾”之地,寓意“老鼠搬家,越搬越发。”上世纪六十年代末,国家修建了柘林水库,千年衜公墓被淹没于水中,每年祭祖只能临水遥祭。因此重建“仙李蟠根祠”和修葺衜公墓园势在必行,且迫在眉睫!

千年衜公墓现状(上下图)
 
 
  今欣逢盛世,国运昌隆,百姓丰衣足食,安居乐业,我等族人皆富而思源,缅祖敬宗。众多姓氏都在其祖居地相续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宗祠,以彰显家族旺盛的生命力和高度的凝聚力。我磨刀李氏人丁兴旺,人才辈出,家族昌盛,古往今来,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,有着厚重传统美德,衍派成煌煌巨族,又岂能落后于他姓?加之有族人远浩宗亲等登高振臂,擎旗担纲,承诺率先捐资一百万元。为此,我们倡议集我李氏之力,在祖地永修磨刀重新修建一座“仙李蟠根祠”等文化纪念设施,对历史上各个时期做出贡献的李氏祖先供奉纪念,可谓顺应时代潮流,又符合广大磨刀李族人之夙愿。
 
中华磨刀李宗亲联谊会
 
 
  新 “仙李蟠根祠”占地将近三万平方,整个建筑以衜公墓为中轴线展开,总概为:一楼阁,二广场,三花园,四合院,五门牌,六厅堂的格局,总预算资金约为二亿元,三年内建成;2020年将在“仙李蟠根祠”设局统修李氏大谱,将李氏及吴王房后裔收族归宗。


重建后“仙李蟠根祠”效果图
 
  鉴于“仙李蟠根祠”建设的迫切需要和深远影响,祠堂建设工程投资巨大,希望全体宗亲众志成城,群策群力,同心同德,慷慨解囊,踊跃捐资,广种福田,上酬祖恩,下荫子孙!敬请各位宗亲相互转告,续薪助火,添砖加瓦。


重建后“衜公墓”效果图
 
  重建宗祠,我等族人责无旁贷,义不容辞!为彰善举,凡捐资者,均镌勒于宗祠芳名榜(册)上,流芳百世,德昭后代!
 
 
重建后“仙李蟠根祠”整体格局图

 致礼!
“仙李蟠根祠”筹建委员会
二〇一五年六月二十日
 

Copyright © 2017-2018 永修县磨刀李文化研究会 版权所有    赣ICP备17002900号.